解決經濟危機的科學方法——企業物物交換
2021-09-15
受金融危機影響,全球就業形勢十分嚴峻,就業問題已成為世界各國政府面臨的最大難題。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蔡昉預測,經濟危機期間出口的下降將使非農業就業人數減少到1763萬人,其中服務業就業人數為664萬人,制造業就業人數為969萬人。2008年全國城鎮調查的失業率可能是6.04%,2009年中國的就業形勢將比往年嚴重得多。迫切需要找到各種方法來緩解就業壓力。在這樣的大背景下,國際易貨網絡發起的企業易貨將為國家增加就業發揮積極作用,是一種非常可行的科學幫助就業的方法。
企業易貨是指企業之間不需要現金來交換自己的產品,以出售自己的產品來交換用現金購買的生產原材料和生活用品,以應對這種緊急情況。
國際物物易貨網絡通過互聯網,創新地將原來個人面對面的低效率物物易貨,提升到企業通過互聯網的高效物物易貨。企業只需要在易貨網絡上發布易于出口和需求的產品信息。
據統計,中國有近3000萬家企業和個體工商戶。如果1000萬家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每年以物易物30萬元,將增加產值3萬億元。如果每增加50萬元,就新增1個就業崗位,這將為中國企業創造600萬個就業崗位。600萬人的就業將對中國的就業人口做出巨大貢獻。每個員工至少會給身邊5個人減輕壓力,也就是說,3000萬人會感到和諧穩定。這也是企業物物交換對社會的社會效益。
“受危機影響,大多數企業的銷售都有困難。一方面,他們沒有錢購買,另一方面,他們的資金被積壓的產品占用。銷售環節多,周期長,資金周轉困難。”國際易貨網相關負責人表示,公益活動將包括“產能互助”、“人員互助”、“產品交換”等。企業可以通過“物物交換”的方式,與其他企業交換庫存產品和閑置設備。
國際物物易貨網絡通過互聯網,創新地將原來個人面對面的低效率物物易貨,提升到企業通過互聯網的高效物物易貨。企業只需要在易貨網絡上發布容易進出的產品信息。目前,國際易貨網已表示,愿意免費提供易貨信息平臺,幫助國內10萬家受金融危機嚴重影響的勞動密集型企業渡過危機。
國際易貨網絡已為匯源果汁集團、奧庫瑪電氣、宇潤子水床、新飛電氣、上海川世禮品、海利斯電氣等多家企業實現了免費易貨交易,交易額超過50億元,實際為這些企業節省了50億元資金。本次活動的免費幫助,每家企業每年可節省2800元的信息發布費用。僅這一項就可以為10萬家企業節約2.8億元,資金將超過1000億元。50億元,按人均50萬元增加1個崗位計算,可以增加1萬個就業崗位!